范昊寅:十年磨剑 精进不休
范昊寅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江苏镇江人。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机械工程(工科试验班)专业2016级本科生,吉林大学2019年度十佳大学生。现已收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、宾夕法尼亚大学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通知。
“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,先学习1个半小时的英语,再去上课。空余时间就去图书馆,在那里一直学习到晚上闭馆。”
这种忙碌和充实,是范昊寅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。四年的时光说长不长,范昊寅却在这短短的四年里取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成就:3篇论文,7项专利,8个竞赛奖项,11项个人奖项及奖学金。精进不休,臻于至善,唯有坚持是推动他不断前行的动力。
目不窥园 久而不怠
和同龄人一样,在刚升入大学时,范昊寅也会有些迷茫。对当时的他而言,大学是一个崭新的阶段,新鲜事物很多,能尝试的也很多。正因如此,刚入学的他并不知晓自己在这四年里究竟更应该如何去规划。恰逢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事迹巡讲会,他有幸参加了一场在南岭校区举办的报告会。优秀前辈的演讲使范昊寅豁然开朗,也让他明白不论选择哪条路,扎实的理论基础都是根本;而不论选择哪条路,只有经过大胆尝试之后才能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。从那以后,他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:保研或者出国。
范昊寅在加州海滩
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范昊寅每天6点起床,图书馆、教室、食堂三点一线,争分夺秒地进行学习。到了期末复习的时候,他甚至每天要泡在图书馆里自习14个小时。贪多务得,细大不捐;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正所谓“有志者事竟成”,范昊寅在2016年第1学期的平均绩点为4.0,并在转专业考试中以综合排名第1的成绩进入工科试验班(机械工程)。大三的第二个学期时,他以平均分92.21的优异成绩,在卓越工程师班内29人中位列第2,全院468人中排名第3,荣获1次国家奖学金,2次一等奖学金和2018年度“解放领航”奖学金。
范昊寅(左一)生活照
当问及他取得这些成绩的秘诀时,他说,是知识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一直推动着他前行。对他而言,真正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收获知识、收获快乐的过程,兴趣是他最好的导师,也是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动力。在他眼里,所谓自律,其实更多的是再逼自己一把:
“也许你在面临困难时恰巧处在一个瓶颈期,离成功已经很近了,这时候更应该再坚持一会儿,再逼自己一把,等你突破了瓶颈,展现在面前的即是另一番景色。”
范昊寅在暑研研讨会上做展示
他如是说道,并始终如一的践行着。想到大一时迷茫的自己,他又补充道:
“如果在你刚上大学时暂时不知道做什么的话,那就去努力学习,因为学习是永远不会错的,也是唯一不会辜负你的选择。”
躬身实践 力学笃行
作为一名工科生,范昊寅深知实践之于学习的重要性,没有实践,自己所学理论难以施展“用武之地”。因此,大一下学期,他便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与探索,取得了吉林赛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。
为了在科研领域更进一步,大二下学期,范昊寅加入了“青年千人”黄虎教授的实验室。在黄教授的指导下,他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了国家级大创项目《高频振动冲击调控非晶合金表面力学性能的装置与机制》和“挑战杯”培育项目《大行程、无回退步进式压电驱动器研制》,并作为吉林大学三组团队之一,于2019年11月前往北京参加全国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。凭借着对压电驱动器普遍存在的“回退”问题提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,他所带领的团队接连通过了院、校、省各级近10次答辩,荣获全国一等奖,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压电驱动领域专家赵淳生的高度评价。在此基础上,他先后发表了SCI论文3篇,其中1篇JCR一区第一作者论文《Active suppression of the backward motion in a parasitic motion principle (PMP) piezoelectric actuator》,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,授权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范昊寅在学习与科研的道路上并非一蹴而就,但他总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,不断前行。大三下学期的他,既要准备几乎每周1次的“挑战杯”答辩,又要认真备战每门课程的期末考试,还要同时完成近三万字的国赛项目材料和准备GRE考试。那时的他俾夜作昼,除了睡觉、吃饭,其余时间都花在科研和学习上。他说:
“面对困难时一定要稳住心态,即使再忙也不能自乱阵脚。做事就要专心致志,事情总会一件一件做完的。”
科研不同于平常的学习生活。在范昊寅看来,做科研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,还要有勇于进取的决心,敢于尝试的信心,以及耐得住寂寞的恒心。上大学之前,他觉得做科研是那么的高不可攀。上大学之后,他积极尝试各种科研项目和比赛,并从中感知和体会科研的趣味和魅力。凭借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夜以继日的实验,遇到不懂的问题和有趣的想法便去和老师、同学交流讨论,他最终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绩。
“当你没有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,永远不要预先否定自己。不要怕,要多尝试、多总结、不放弃。”
这是他对自己科研之旅的用心诠释。科研之路漫漫长远,范昊寅必将以梦为马,奋勇直前。
志存高远 砥砺前行
黄大年教授曾说过:“一定要出去,出去一定要回来;一定要出息,出息了一定要报国。”早在大二时,范昊寅就立志出国深造、学成报国。出国首先要过的便是英语关,他早早的报了雅思班,但当他将自己的目标“考过7分”告诉老师时,老师虽然积极鼓励他,但也还是善意的提醒道:“你可能需要考好多次,因为很少有人能够一次获得7分以上。”
“别人说你做不到,但并非你真的做不到。”
他常常以此激励自己。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,他每天早上6:00起床听听力,中午和晚上都要做阅读,务必保证每天3到4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。在准备雅思考试的两个月里,他将《剑桥雅思官方真题集》从第四部刷到了第十一部。也正因为自己的努力,他以7.5分的高分,一次性通过了雅思考试,并获得了托福108分、GRE数学满分的优异成绩。
范昊寅参加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暑期科研项目
凭借卓越的学业水平和出色的英语成绩,范昊寅在大二时即被破格入选校级资助项目——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暑期科研项目(NCSU-GEAR)。在此之后,范昊寅跟随IEEE fellow周武元教授,开展了为期5周的针对无人汽车仿真平台的研究。项目结束时,他完成了题为《Innovation Improvements to the ISPACE Platform》的学术海报,获得了导师及课题组研究人员的高度认可。凭借着自己在暑期科研项目中的出色表现,他在资助答辩环节中以全校第1名的成绩获得了学校全额资助。
百尺竿头、更进一步,2019年暑假,他再接再厉,通过材料筛选、全英文面试等层层选拔,成功入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暑期科研项目UCLA-CSST,成为该项目在亚洲仅录取的97人之一,并获得了UCLA提供的CSST奖学金3500美元和学校全额资助约4万元。
范昊寅(右)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暑期科研项目闭幕会
荀子云:“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。”范昊寅十分推荐本科期间多参与出国交流项目。他说:
“只有走出去,才能体会到大学校园之外更加广阔的世界,对价值观、学业观的形成和个人的未来规划颇有益处。”
丰富的海外科研经历也极大地激发了他的科研热情,激励他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险,勇往直前。今后,范昊寅准备出国在机器人控制领域继续深造,并立志学成归来后报效祖国,为推动中国制造,实现祖国机械行业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范昊寅(左五)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暑期科研项目闭幕会
心系社会 知行合一
梁启超曾说过:“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,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。”所谓责任,不仅要在象牙塔内求学不止,还要躬下身来,亲身实践和体验。在范昊寅看来,当代大学生不但要了解学术前沿,还要扎扎实实地去把握当今社会的动态,去认真了解社会的发展,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
大一暑假,他便加入了中华义工组织,前往江西省永新县象形乡马家村马家小学进行暑期支教。身为教研组的组长,范昊寅每天带领大家认真备课,经常讨论到深夜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农村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,帮助他们树立梦想、走出山村。课上,他以满腔激情为孩子们讲述时代的变化;课下,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更令他动容。
范昊寅在江西支教
2018年寒假,他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报了“大国机械”宣讲调研团寒假社会实践项目,带领团队前往西安、天津、江苏等地,走访当地的实体企业,深入了解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。他将自己所采集到的社会调研情况浓缩成1万余字的调研报告。最终,该项目被评为吉林大学寒假社会实践项目二等奖。在校期间,他还作为学院社联管理部副部长,多次参与策划举办了“三校联谊”晚会等多项大型活动,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与好评。
范昊寅(左二)与江西支教队合影
不仅如此,范昊寅还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开展志愿服务。第五届IFAC国际自动控制大会期间,范昊寅作为大会志愿者,凭借着自身出色的外宾接待工作,被评为“优秀志愿者”。除此之外,范昊寅还完成2份社会调研报告,1次“关于长春市共享单车和出租车发展现状问题”的社会调查,累计文字材料3万余字,音频视频资料200余分钟。
范昊寅作为第五届IFAC国际自动控制大会志愿者
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纵览范昊寅的大学四年,“坚持”二字是他时刻牢记在心的座右铭。无数个日夜,他伏案苦读,只为能够实现自己最初的愿望。四年来,他披荆斩棘,砥砺前行,只为那个美好的明天。求实创新,励志图强,这是校训,亦是他始终如一的品质。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”。今后的他必将矢志向前,用行动回报母校的培养,为实现科技强国之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版权所有 ©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 吉ICP备0600298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