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北春城,有那么一个地方令我魂牵梦绕,我的母校——吉林大学。那里有我最肆意的青春,那里有我最难忘的时光,那里有我最惦念的恩师和朋友,那里永远是我最眷念的地方。曾以为,不过是简单的4年求学之旅,谁成想,我却从此多了一个故乡。
4年间,有人告诉我,“你想念的家的味道,我给你做。”我们那时候,和平校区的“拉面哥”可谓红遍和平,红遍学校,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还记得当时我们刚从6个食堂的南岭校区搬到只有两个食堂的和平校区,心理落差还是很大的。不到3分钟,就逛完了食堂的两层档口,正愁不知该吃什么时,我被“拉面哥”的吆喝声吸引了。“同学,面好了!”看着乐呵呵的“拉面哥”端着面,忽然就有了食欲。后来,我吃遍了“拉面哥”所有种类的面,配着“拉面哥”的笑脸,每一碗的味道都让人想念;后来,身边无数同学都吃过“拉面哥”的生日面,让人恍惚间像回到了家中;后来,网络平台中,我们多了一个知心大哥哥,“拉面哥”就像是我们的秘密树洞,吐槽也好,求助也罢,都会得到“拉面哥”的回应。毕业后,听说“拉面哥”去了中心校区,既为有更多的孩子能在“拉面哥”的关怀中暂时忘却乡愁而高兴,也为和平校区的孩子们少了知心大哥哥而惋惜。如今身处南京的我,每当吃面,仍会想起当初“拉面哥”有时多打勺卤子,有时叮嘱我多吃菜,就像在家一样。我爱吉林大学,不只爱她的气势恢宏,更爱那食堂里的师傅,用一根根拉面,悉心地安慰着游子的胃。
4年间,有人教育我,“学习是第一位的,学习好才是一切的基础。”也许,只有到了毕业,才会发现有一位严格的辅导员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。大学伊始,我参加了南岭校区的校报记者团,当我发现自己兴趣愈来愈浓时,付出的精力便越来越多。白天采访,晚上写稿;翘课采访,上课补觉,忙忙碌碌之中迎来了第一次挂科。当时的辅导员是马琨老师,马老师素以重视学习而为人所称道,每学期找挂科同学进行谈话也是马老师一直坚持的传统,我“幸运”地成为了马老师的座上客。“张立南,我经常在学校的活动里看到你,积极努力是好事,但是学习是第一位的,学习好才是一切的基础。不能本末倒置,因为学生活动耽误了学习。如果你实在兼顾不了,我可以替你跟校报老师那边说,让你专心学习。”至今,马老师的一席话我仍铭记于心,每当舍本逐末之时都会拿来鞭策自己。得幸于马老师的教导,我没有在忽然自由的大学生活中晕头转向,而是悬崖勒马,将学习放在心中首位。
我爱吉林大学,不只爱她的声名显赫,更爱那里严格的辅导员,将爱与期望融化在谆谆教导之中,用心为学生护航。
4年间,有人点醒我,“人的一生很短暂,不要虚度年华。”我曾有幸与郭孔辉院士有过一面之缘,与郭院士的简单交谈更是对我影响深远。见面时,郭院士已年过八旬,而我却从助理老师那边听说郭院士刚刚出差回来,无论是课题报告,还是培养学生,郭院士仍旧不遗余力。甚至在晚年,郭院士还创办了孔辉公司,希望通过民族工业自主创新,培养出更多自主创新人才。谈起孔辉公司,郭院士曾这样对我说道,“我既然学了汽车,总是不希望白混日子,一辈子搞汽车,总想能有一点结果,不白费时间。所以现在到晚年了,不只还想发一点论文,还想实际地做点东西。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继续我的研究方向,完成我没有完成的事,完成中国的汽车强国梦。”郭院士始终践行着孔辉公司的初心:为我国民族汽车科技腾飞而不懈努力!几十年如一日,郭院士凭借着对祖国的热爱和严谨的治学风格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汽车人,把更多的年轻人推上科学的前沿,得到他言传身教的学生们,也早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栋梁之才。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,面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,他坚定的神情和那些掷地有声的话语,都不断地提醒着我“不要虚度年华”,更鼓励着我不畏失败,要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。
我爱吉林大学,不只爱她成就卓著,更爱那里砥砺前行的老师,潜心治学,以强国为己任,为学生甘作阶梯。世人皆以吉林大学本就实力雄厚才得以迈入一流学府的行列,然身处其中,才知晓那是一代又一代吉大人奉献于此、投身于此,用热血与汗水浇筑而成。后勤的老师们,用心服务每一名学子,减少我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;身边的老师们,关注着每一个学生,用尊重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;科研一线的老师们,潜心治学,用肩膀驮起一个又一个接班人,带领我们向着科学高峰继续攀登。吉林大学曾经以最热情的拥抱迎接我们的到来,也用最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离开,未来也将等待我们荣光而归。因为,那里是我们无法割舍的故乡啊!
时值祖国70华诞、母校建校73周年之际,感谢祖国与母校的栽培,以在母校求学期间的点滴纪念母校,更衷心祝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,我等吉大学子也定当谨记母校教诲,人比山高,脚比路长,百折不挠,为祖国的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!
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 张立南
版权所有 ©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 吉ICP备06002985号